​(音樂隨筆)作曲家譚盾 風雲

 不久前我國現今最著名的作曲家譚盾,在國外指揮了他的個人作品音樂會,受到世界樂壇的重視,對譚盾所創作的音樂推崇不已。

 譚盾一九五七年出生,湖南長沙人,是新中國致力培養的作曲家之一,他自幼酷愛音樂,小學時已能演奏二胡、笛子和小提琴等,顯露出良好的音樂根基,他在中學時期就開始嘗試作曲,十七歲高中畢業之後,被安排到農村插隊勞動,工餘仍不忘學習音樂,刻苦用功,兩年後就以小提琴演奏員身份,考入了湖南省京劇團,翌年就已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。

 在中央音樂學院他刻苦努力學習,先後師從黎英海、趙行道等教授,六年後以優秀成績在本科畢業,接著攻讀研究生,用兩年時間提前完成了碩士學位,得到甚高的表揚和肯定,他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六年時間,曾三次舉行個人作品專場音樂會,情況甚為罕見,之後更被保送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音樂。

 其實譚盾早在前赴美國之前,他的作品就以極為優秀的水準,得到世界樂壇的榮譽,早在一九八一年,他的交響樂《離騷》,就已獲得全國交響樂比賽的鼓勵獎,當時他不過是二十三歲,三年後,他更以一部名為《第一弦樂曲四重奏風雅頌》,榮獲德累斯頓的威伯國際室內樂比賽的第二名,從此名揚世界,那時的評委之一克勒教授說:「這部作品使得聽眾們欣賞到獨特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樂器的演奏手法,令人大開眼界!」一個年輕的中國作曲家有此殊榮,確是毫不簡單也。之後譚盾還有鋼琴組曲、聲樂、舞劇、民族器樂、電子音樂和電影音樂等各種形式的作品,直到今天,他所寫出來的音樂,都是有新穎的思維和技巧,有極高的評價。

 譚盾能有此傑出成就,除了自己的刻苦鑽研之外,他還在中國古典文學上下功夫,例如他的名作《風雅頌》,就是他學習了《詩經》的讀後感,表現了當代人的情感和理想,可以融會貫通。當中古曲音樂更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泉源,而交響曲《離騷》,自然是受到屈原大夫的詩歌而啟發,寫出了這一部如此有內涵,充滿天國情調境界的音樂,得到世界樂壇的肯定和讚揚!◇